“世界遗产之集安;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遗址地游”
发布时间:2015-01-18 18:53:00
      2007年4月29日至5月2日期间,为了更好的落实贯彻我司企业文化,特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到吉林省通化市的边境小城集安旅游。行程如下:
4月29日晚包车至沈阳站乘N185次火车,30日上午至集安,当地云峰国旅大巴接至宾馆午饭后,下午浏览五女山,晚饭之后部分人员至鸭绿江边近观对岸朝鲜村庄。
5月1日上午游览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遗迹之丸都山城及山下贵族墓葬群、将军坟(长寿王陵),太王陵及太王碑,五盔坟高句丽贵族墓葬地宫墓室壁画,午餐鱼宴之后下午参观鸭绿江上云峰大坝。
5月2日早餐之后游览集安市内“国内城城墙遗址,国内城城内王宫遗址”云峰国旅大巴发车至通化。
  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的历史
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gou发一声)丽历史!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之一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秽(hui发四声)貊(mo发四声)的一支,其民族主源是秽貊族解体后东迁的各支后裔。
  秽貊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先秦古籍如《论语》、《孟子》、《诗经》、《战国策》中都有相关记载。秽貊族最初有北南两支,北支居住在今松花江和嫩江平原地区,南支居住在今浑江和鸭绿江流域。在中国东北古代各族中,秽貊族北支就在今长春、吉林地区建立了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夫余国,史称北夫余。
  汉元帝年间,夫余王室发生了一场王位争夺战,庶出的王子朱蒙因才能出众而为嫡长子所忌,被迫出走,南逃到今辽宁省桓仁的卒本川。朱蒙一行与当地的南支秽貊人于公元前37年建立了我国古代东北边疆的另一少数民族政权卒本夫余,即高句丽。现存吉林集安,建立于公元414年的好太王碑记载了这段历史,证明高句丽王室同夫余具有血亲关系,其族属为同源异支。
  夫余等各支秽貊后裔是形成高句丽族的主源,但各支加入的时间有先有后,加入的人数有多有少。大致情况如下:高夷人,即《三国史记》中所说的沸流国人,是随朱蒙一起首先使用高句丽这一称号的。
  夫余人是朱蒙建国后高句丽族的主干部分,高句丽五部之一的王族桂娄部主要是夫余人。后来随着高句丽的强大和夫余的衰落,有更多的夫余人投奔了高句丽。
  沃沮、东秽、小大貊也是秽貊族后裔,他们先后都被高句丽以武力兼并。其中沃沮大约有三四万人,在公元1世纪并入;东秽大约五万人,于公元4世纪初并入;小水貊是一个人数不少于两三万的剽悍部族,大约在东汉初年并入,最后融入高句丽族则是在晋代。
  高句丽族起初只是一个县域内的小族,在政权建立后伴随着扩张与壮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民族。其民族构成除秽貊系成员外,还有汉人,鲜卑人,肃慎人等。从史书记载来看,他们有的是被兼并的,有的是避祸而来,有的是主动投诚,有的是内战俘掠。其中汉人较多,是高句丽民族形成的一大来源。
  上述史实表明,形成于西汉时期的高句丽族,其主源是我国东北的秽貊族系。同时,在高句丽政权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许多民族中的人,因为种种历史条件,以各种方式,也先后成为高句丽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逐步融入了高句丽民族,形成了后来意义上的高句丽民族。这些融入的人,都属于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其中的汉人,多数是辽东等郡的人,也有中原人。因此,我们说,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历史上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
  高句丽是我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其始祖朱蒙于公元前37年建立政权,最初称卒本夫余。大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建国之地在卒本川,表示地域;其二是建国之人来自于夫余,表示族属。后来更名为高句丽,是因为该地是汉代中央政府所设的玄菟(tu发二声)郡高句丽县的管辖地域,遂以县名定为国名。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有一座平原城叫下古城子,还有一座山城名叫五女山城,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这里是高句丽的早期都城,当时属汉玄菟郡管辖范围。  
  远在高句丽政权建立前,我国周朝、秦朝直到西汉皇朝就已经对东北广大地域进行行政管理,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时期就设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管辖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玄菟郡的治所是高句丽县,在该县辖区建立起的高句丽政权先后臣属于汉玄菟郡、辽东郡、高句丽不断向汉皇朝上表称臣、朝贡,并从玄菟郡、辽东郡领回汉皇朝赏赐的官服等。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亡国于公元668年,在政权存在的705年间,曾经四处扩张,几次迁都,但无论是定都纥(he发二声)升骨城,还是迁到国内城,平壤城,都在汉四郡的范围之内,都在历代中原皇朝的管辖范围之内。
  我国历代皇朝,从汉至唐,包括分裂的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高句丽居地在商末到汉初是箕(ji发一声)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候,进入汉代之后被卫氏朝鲜取代。卫氏朝鲜是秦末农民战争后,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地方政权,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掉不守臣礼的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至唐,尽管各皇朝对高句丽的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传统领土。
  高句丽政权自认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但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皇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皇朝,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各政权建立臣属关系,接受册封并向中央政府纳贡、纳质。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上封域图”更是明确表明的了其对唐朝的认同,并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
  高句丽政权于公元668年被唐朝攻灭,灭亡后的高句丽族人,基本上都融入了汉族之中。古代的史书对当时高句丽族人的流向曾有记载,多数流向了中原地区。我国学者最近研究成果表明,高句丽政权灭亡时,高句族约有七十万人,其中六十多万流入中原地区融入汉族之中。
  以上关于高句丽族属、政权建立和活动范围,与中央皇朝关系,以及政权灭亡后族人的流向等史实,都表明,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
  高句丽称谓的由来、含义及流变
  关于高句丽一词的含义,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起来,认为高句丽是建筑于高山上的城堡这一说法为更多的学者所接受。
高句丽在历史典籍中常被写做“高句骊”,“句骊”,“句丽”,“高丽”等,作为一个历史名词,高句丽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指两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东北的高句丽民族,二是指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间的高句丽政权,三是指两汉至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东北所设的一个低于郡的管理机构高句丽县。所以高句丽这个词,既是族称,也是国号,还是县名。三者在出现时间上有先后这别,应该是族称最早,县名居次,国号第三。
  作为族称的高句丽,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出现的时间,也未曾被考古发掘所证实,人们只能从有关史籍中寻得蛛丝马迹,并据此进行推断得知。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灭亡卫氏朝鲜后设的一个县之所以称“高句骊县”,就是因为该县所辖区域为高句骊族分布的地区,县名是由当地居民的名称而来。由此可知,“高句丽”一词,最迟在这时已经被用作族称了。
  作为县名的高句丽出于公元前108年。该县自设置以来,一直是玄菟郡的附郭县,历时近540余年,大约在公元432即北魏太武帝拓拔焘(tao发一声)延和元年被废置。从此之后,高句丽作为县名消失于史籍之中。
  作为国号的高句丽出现于公元前37年之后。当年夫余王子到卒本川立国称王,最初的国号是“卒本夫余”,后来因该地属高句丽县辖区,便用县名来定国名,于是便有了历史名词“高句丽国”。这个高句丽国,并不是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的独立政权。在其705的存在年间,始终受中央皇帝政府节制,所立的28位王,每一位王初立,均向中央政权请封,并时时纳贡称臣。但是,由于高句丽的多数国王都奉行对周边其它民族掠夺和扩张的政策,不仅给那些邻近民族,也给高句丽族人带来了深重灾难,大隋与大唐对高句丽的讨伐就是为保卫一方和平,消灭不守臣礼的地方政权(类似于军阀),给天下子民创造安定、五谷丰登好年景的国家统一战争。经过大隋皇朝四次大规模的讨伐,大唐太宗皇帝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之后,公元668年大唐高宗皇帝陛下总章元年“叛附不定、心在不宾、”的高句丽地方政权被大唐军队灭亡,自此,高句丽国号也就消失了。
 
  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并非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的继承国政权
  公元668年大唐高宗皇帝陛下总章元年,大唐皇朝灭亡高句丽,分高句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派大将薛仁贵派兵两万镇守高句丽故地,其中包括靺(mo发四声)鞨(he发二声)族的部分地区。
  刚一统一,为应对高句丽贵族不断组织的叛乱,大唐皇朝对大部分高句丽遗民实行了大内迁政策。大内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句丽人的反叛力量,但由于大唐皇朝在高句丽故地统一之后初期直接实行的统治并不稳固。
公元675年后,为应对来自西南面的吐蕃的威胁,大唐皇朝移兵西向,骁勇善战的薛仁贵也被东部边境抽调到西线战场。战略进攻与防御重点的迁移,导致了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西故城(今辽宁省义县)。
  高句丽的灭亡和大唐王朝不稳固的直接经略,使得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一些原在大唐或高句丽控制下的部族,乘机试图摆脱依附,寻求封国发展,主要包括乌桓、鲜卑、契丹、奚(xi发一声)靺鞨等族。
  营州都督府(府冶在今辽宁省朝阳)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唐王朝经略东北的中心,是上述诸族的主要聚族区,也是东北地区各各矛盾的集合点。
  公元698年大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时任营州都督所辖地区的粟末靺鞨首领乞四比羽、乞乞仲象率领的靺鞨部众与高句丽部分遗民叛乱,东渡辽河,在乞乞仲象去世、乞四比羽被正法的情况下,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zuo发四声)荣率部暂时击退了大唐武    周皇朝的追兵,并随后在公元698年,在今牡丹江市上游地区建立了震国。
  其后的大祚荣对大唐皇朝采取了归附臣属的态度,大唐皇朝于公元713年派天使崔忻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其所在地为忽汗州,而加封为忽汗州都督。渤海本是汉代郡名(在今河北沧州一带),大唐皇朝借用这个与靺鞨音近的古郡名,作为对靺鞨的雅称。此后,渤海国一直作为大唐皇朝的地方封国存在,大唐对其实行统治。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贵族联合部分高句丽贵族建立的民族地方政权,其后形成的渤海族包括靺鞨、汉人、契丹、夫余、高句丽人,其中靺鞨人为主体,占据着最大的比重。渤海国文化就自身特色而言,也主要体现为靺鞨文化,在经历了汉化改革后,又更多的体现为汉文化色彩。
渤海国建立后虽然部分占据着高句丽故地,但族属、族俗的不同,决定了其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高句丽在隋唐时也被称为“高丽”,因其王族姓高,史学界称之为“高氏高丽”。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史学界称之为“王氏高丽”。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丽的称号,但二者并没有直接继承关系,这就好像中国古代曾经有大周天朝,到大唐时期高宗皇后武则天称帝,也称“大周”同样这两个大周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一样。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相关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被唐朝统一,其统治地区最初完全由设在平壤的唐安东都护府管辖,几年后有一部分辖区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小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中央地方政权守臣子之礼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由安东都护府直接管辖。高氏高丽的族人绝大部分迁徙到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其王族绝嗣,立国七个世纪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年之后的公元918年。它在公元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权新罗政权,第二年又攻灭另外一个中国古代地方政权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即如此它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而且一度撤消过地方政权地位变为中央皇权的征东行省,实行中央天子直接统治。到了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公元1393年奏请大明皇朝,大明天子赐定国号“朝鲜”。这就是我国大明与大清的属国朝鲜史,史学界称之为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其次是两个政权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和百济人为主,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人和弁(bian发二声)韩人,百济人则主要是源于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是来自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大量的史书记载表明,当年王氏高丽人和我国人都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人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各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没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的王族也不是高氏高丽的后裔。高句丽的王族出自于北夫余,姓高。王氏高丽的建国者叫王建,其族属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汉郡汉人的后裔。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不守臣礼被大唐皇朝所灭,新罗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朝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李氏朝鲜。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
  过去,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史书记载有误的问题,宋代以前的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只是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混乱,错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里;二是当年王氏高丽来朝贡时,向宋朝皇帝陛下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起到了误导作用。好在经过历代中央天朝学者们多年不懈的深入研究,这个历史误会已经被澄清纠正过来。
  呵呵,读了上面的介绍,你是不是对我们公司的行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那就快来看看我们游玩的时候留下的美景和有意思的照片吧!
  2007年4月30日下午
  公司一行人顺着蜿蜒的小路向五女峰走去,美丽壮观的五女峰恰似五位身着绿纱的仙女,婷婷玉立,遥相呼应。

洞天皓月有奇观——空中悬佛,一线天。过一线天的时候,女孩子都在说,再胖一点就过不去那一线了,看来减肥应该持续进行中!


  大家走累了,坐在这个大岩石上休息一下吧——这可是仙人台哦,传说天官把五位仙女化身为五座山峰后,跪拜仙女的平台。坐在仙人台上远看群山,云雾缭绕;仰望苍苍蓝天,俯视万物繁茂,你是否心中也会想念那早已成峰的五位仙女呢?
 
  下午5点多,我们从山上下来,大家都出现了倦意,斜斜的躺在椅背上休息,有个傻妞还不忘在相机前摆POSE

到我们住的宾馆了,大家依次从车上走下来,看见这车了没?集安市最好的VOLVO客车。

 

  51,阴天,有小雨
  天也照顾我们,我们上车或者吃饭时就下雨,一到景区立马放晴天。心情就是好。
  “丸都山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市区北2.5公里处,初名尉那岩城,后改称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期最为典型的山城,建在群山之中,凭借山峰的自然走向,在山脊上建筑墙垣。东、北、西三面山势较高,城垣外临绝壁,南墙绝壁临河;内抱较平缓的坡地,整个山城形如簸箕。城垣周长6395米,每面墙垣均由打凿的花岗石条垒砌。山城有城门7座,东、南、北各有2座,西墙有1座。其中南门有瓮城,正当沟通河谷地,是高句丽南北道交会之要冲。城内有2处泉水,保存建筑遗址3处,蓄水池1处,墓葬37座。遗址表面分布着成排的基石和残瓦砾、瓦当等。今仍有宫殿遗址、了望台遗址、戍卒住地遗址等。高句丽时期,曾两度以丸都山城作为都城。历史上,丸都山城曾遭受慕容皝(huang发四声)毁丸都、毋丘俭“束马悬车、以登丸都”等多次战乱。许多游人面对丸都,凭吊古迹,遥想千余年前金戈铁马杀伐,远邀“铁马冰河入梦”。大家穿上我们公司自己设计印制的文化衫,“中国的高句丽”衫,英俊异常!
  爬上对面的山头,从空中的角度俯瞰这一片墓葬群和作为它背景的翠绿的丸都山城山体,脚下河水弯弯,头顶白云茫茫,壮观立刻显现。呵呵,河水没照上
接着,我们坐车赶到著名的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证为高句丽第二十代地方政权首领长寿王的陵墓。位于集安市区东北4.5公里处龙山脚下。将军坟属石坟类方坛阶梯石室的典型墓葬。墓高13.10米,墓底边长31.58米,底面积约960平方米,顶面积约270平方米。共有1100余块精细加工的举行石条垒砌边缘,内以河卵石充填,共用石料6000立方米。陵墓的四面各置3块倚护的巨石,现有11块,其中最小的重15吨。在第三级上起筑墓室,墓道口设在五级中央,墓室呈正方形,其上用一整块巨石板覆盖,石板平面有60余平方米,重50余吨。墓室内有两座东西排列的棺床。墓葬顶石外的石条上有20多个圆孔,等距离排列,表面墓上原来建有享堂。将军坟东北侧现存2座陪坟。形制与将军坟有异,规模较小。将军坟作为集安的代表文物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站在这座“东方金字塔”前,人们无不为将军坟构筑严谨,技艺精良,宏伟壮观饿而叹服;更有人专程探寻“将军坟”与“王陵”称呼上的奥秘,为遐想中当年长寿王从南方回葬的宏大场面而感慨万千。经导游介绍,清同治末年,中原灾民出关谋生,有人越过柳条边,进入长白山封禁区,采集山货盗掘古墓见此墓宏伟壮观,以为是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因此称之为“将军坟”。它是万座高句丽古墓中方坛阶梯墓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宏伟的古墓之一。右图是将军坟的陪坟。
上午的行程完毕之后,中午饿了,领导请我们吃大鱼,看到不要留口水哦,除了鱼,桌上的菜都是免费的呢。看我们吃的,谁也顾不上谁了,这可是多吃一口是一口啊!十斤重的鸭绿江草鲤,鲜美极了。
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开始了下一站,嘿嘿,说出来是要吓你一跳的,我们要出国去哦,看到这位美女姐姐没,站的地方已经是我们的邻国朝鲜的领土了哦!鸭绿江云峰大坝中朝两国共管,赶上中国政府对大坝维修,我们可以直接走过坝顶上的国境线,而到达了朝鲜领土之上。
 
下午3点多,我们顺原路返回,继续参观其他景区——太王陵及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东3公里处太王镇太王村。好太王是高句丽第十九位王,其长子长寿王为纪念其父而刻。好太王碑是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柱稍加修琢而成的,略呈方柱形。碑高6.39米,底部宽1.34-2.1.97米,顶部宽1-1.6米,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四面环刻碑文,每面文字横竖成行,呈规则的长方形,行间距12.5-13.8厘米,碑文镌刻方正,笔画工整,字体端正,在隶楷之间,颇具章法。行距间竖刻界格,布局严谨。通计四面碑文共44行,1775字,字大如掌。除去裂隙,剥落损失者,目前尚存1590字左右。碑文记述了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起源和建立地方政权的神话传说,记录了好太王一生东征四讨的战争功绩,以及守墓为户的摊派情况和制度。是研究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发展史及为重要的资料,是中华民族碑刻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看,我们在仔细研读碑身上的字,比一比,看谁认出的字多哦


下面是太王陵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位于集安城东3公里禹山南麓岗地上,曾因在墓上发现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铭文砖而得名。太王陵为方坛阶梯石室墓,正方形,边长66米,残高14.8米,由数级阶坛砌成。每级阶坛由数层修琢工细的长方石条垒砌。层间稍内收并凿有凸棱,阶坛内以河卵石充填。阶坛墓外,现有13块高3~5米、宽2~3米、厚1米、重十几吨的巨型花岗岩斜倚在阶坛石上。墓室四壁用修整光滑的石块平砌,上覆一巨石为顶。墓室内置一座两坡水硬山式石椁,石椁内并排两座石棺床。太王陵规模宏大,修筑精良,是高句丽王陵丧葬制度的综合载体,对了解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游览的地方是高句丽王室贵族壁画墓中的其中一座——五盔坟5号墓。该墓为截尖方锥型封土墓,高5米,墓室低于地面3~4米,墓室用修琢工细的巨型花岗岩砌成。墓室内置三座石棺床 ,东西并列 , 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 , 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 , 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五盔坟五号墓是高句丽晚期壁画墓的代表作之一 , 丰富多彩的壁画题材 , 是高句丽民族底蕴在艺术追求上的充分显示,其中也透射出对中原文化绘画传统的借用与改造 , 鲜活民族特色中处处透出浓厚的中原文化的绘画风韵。壁画内容生动丰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 并称四神;伏羲女娲 , 皆人首龙身;神农氏牛首人身 , 教人以五谷;燧人氏 , 教人用火;造车的奚仲父子,乘龙仙人黄帝,皆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告诉你个秘密哦,那个神农的右眼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宝石哦。参观后我们在墓的入口出留影。这是墓里壁画的复原图。

 

  晚上7点,我们回集安市观看了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的仿古文艺演出,在文化宫门口合影留念。演出很成功。我司的帅哥员工还被集安市电视台采访了呢
明天行程就要结束返回沈阳了,抓紧时间在热闹热闹!

最后,我们再发点重量级的,看到后大家不要打我哦!!

 

      5月2日,我们公司全体员工结束了3天的旅程,虽然在路上很辛苦,但是我们的心是愉悦和激动的。在旅游过程中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高句丽的文化,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捍卫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旅游,也达到了我们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后记:“申遗”之前,默默无闻的边境小城集安平静如水。正是这种淡泊,使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遗迹得以保持其原始、质朴的风貌。星罗棋布的墓葬,高大神奇的碑碣,雄伟壮观的山城,绚多彩的壁画,别具特色的文物......成为中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文明的历史见证。对于集安,我们游者只是匆匆过客,只有高句丽文化才是集安最灿烂而又最珍贵的。希望这种原始和质朴不会随着旅游开发而消失。





首页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新闻中心      成功案例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38-6号
技术支持:15698847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40137
ICP备案:辽ICP备13002667号-4
天创时代 版权所有@2003-2024